您好,欢迎进入作文大全网站!

拥有海量精选作文
话题、写人、写景、游记、状物、叙事
您当前的位置:作文大全>作文字数>1000字作文>正文
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000字6篇

作者:静心 日期:2020-05-31 12:54 

  摘要:当我观看完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系列纪录片时,我回忆的味蕾被它勾起了。一大堆关于吃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。现在...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,记得转发分享哦!

  本文《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000字6篇》由作文大全(ivzw.com)小编推荐,供大家学习参考!

  篇一:舌尖上的记忆初三/1000字)

  当我观看完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系列纪录片时,我回忆的味蕾被它勾起了。一大堆关于吃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。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记忆。

  关于酸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泡菜的酸味。在家乡生活的时候,我可以看到制作的全过程。洗净,切块,泡

  制……在经历繁琐的工序及焦急的等待后终于可以开始大开吃戒了。我并没有想到一坛泡菜是很难做的。瞧:这个坛子里是酸萝卜。吃起来很脆,也很酸。我牙齿都要酸掉了!还有酸豇豆,那通常是烧菜用的。有些酸。还有点儿涩味。和辣椒炒在一起真的很好吃。泡菜的酸味是我舌尖上的记忆。

  关于甜味,我会想起糖果和核桃。糖果是我的最爱。一到过年小孩子会上演小魔鬼整套节目。目标是哥哥的糖果袋,以至于他老人家嘟嘟囔囔地发牢骚。我喜欢阿尔卑斯的硬糖;还有柔软的棉花糖;以及有趣的魔鬼糖和有弹力的橡皮糖。核桃本来是苦涩的,但是当我经历一件事后它变甜了。因为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年轻的女教师对学生的关爱!糖果和核桃的甜味是我舌尖上的记忆。

  至于苦味,让我联想到的是苦瓜和巧克力的苦味。它被国人称之为“君子菜”。在广东被称为凉瓜。因为它的功效是清热解毒。可是我依旧不愿意去尝它,因为其味极苦。即使口舌生疮我也不愿意。一百个不愿意去尝它!至于巧克力我还可以忍受。因为里面有牛奶和糖的缘故,它是先苦后甜的。巧克力的苦味胜似苦瓜的苦味。当然我有虫牙所以不敢多吃。苦瓜的苦是我舌尖上的记忆。 (作文大全 Www.ivzW.com)

  关于辣味我是湖南人感受颇深。湖南的湘菜以辣味著称。这可把我害惨了。一次吃饭时,我和几个同学在一桌吃。结果被她们好好羞辱了一番。因为一道菜的缘故:里面辣椒多多,我被辣得直吐舌头。可是当我去蹭饭时,我的举动把闺蜜吓了一大跳:碗里的辣椒放了一大勺。据说这是极辣的!我若无其事地吃完碗中的米粉。一副毫发无伤的样子对着她笑。还有家里偶尔会买的凉拌菜,辣而不燥。我是湖南人,对辣味的记忆是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舌尖上的记忆!

  酸甜苦辣都有了,还有最后一味。那就是海的味道。是什么呢?咸味。盐的味道就是它。如果没有盐,菜肴无味。盐放多了过咸外加高血压。小时候不认识字。一次泡完糖水,我发觉味道不对头。直到查完字典我才搞清楚喝的是盐水!盐和糖都是白色粉末,从外表上看不出。家里的盐和糖放在两个调味盒里。所以我上小学时有无数次烧葱烧海带汤没烧成反倒烧成了甜汤,现在下厨的次数多了就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了。场景历历在目,盐的味道咸味是我舌尖上的记忆。

  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加快。不少洋快餐也开始走向中国内地。人们细细品尝食物的机会已经少之又少,舌头的味蕾也开始退化。出于学习压力,我就餐时间不得不打快餐填饱肚子。现在我自己味觉失灵的次数时有发生。加工食品里面使用了大批添加剂。冲淡了食物的原汁原味的同时也有损健康。我觉得食物自然的味道最好。这样舌尖上的记忆才是真实的!

  篇二:舌尖上的记忆初一/1000字)

  酸甜苦辣咸,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,五味交错编织,让舌尖触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。品尝过许许多多的美食,品味过许许多多的味道,但舌尖上始终保留着那一缕挥之不去的记忆——外婆的油酥饼。长安油酥饼始创于唐代。据传,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后,即专心致志翻译经书,当唐僧译经达千卷时,高宗李治特命御厨做“千层油饼”予以赏赐。在外婆小的时候,逢年过节,太姥便会拿出她的看门手艺油酥饼,每个人都对油酥饼赞不绝口。后来,外婆接过了这门手艺,油酥饼同样是很少做的,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,老姨、妈妈也成了外婆的助手,一家人为油酥饼热火朝天地忙碌着。做出来的油酥饼照例是不留多少的,大多是送给来拜年的街坊邻居、亲朋好友的。但外婆总会很开心,不仅是成就感,外婆更享受这种难得的亲情、友情、邻里情。

  而到了我和姐姐这里,油酥饼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欢迎的点心。到外婆家,外婆常常笑着让我们拿一些带回家吃,千层油酥饼、抹茶油酥饼、果味油酥饼,每一枚都由外婆倾心制作。轻轻咬一口,细小的碎裂声伴随着层层酥皮粒粒内馅落入口中,香味便怦然弥散在口腔中仿佛节日里飞向天空的朵朵烟花,光影只有几秒的存在,但盛开过的印记久久留存。

  其制作技艺十分精细,要经过制酥、和面、制饼、煎烤等工序。油酥饼用面粉、菜油和适量的碱、椒、盐等制作原料。制酥时,油、面比例为一比三,将油烧熟后倒入适量面粉反复搓揉,搅拌成面絮,再加温水揉成面团,拉成长条,涂以清油,揪成一两重的小面团,在其上再抹油并逐个搓成三寸左右的长条状;制饼时将以上长条压扁擀薄,加进油酥和椒盐,再一手扯面,一手卷面,扯成约二寸宽,一丈二尺长薄片,边扯边卷,层叠不断,最后卷成螺旋状;煎烤时,将卷好的小圆饼排在锅内,火力均匀。三分钟后,提开鏊锅上层,将圆饼淋油换位再烤,直至火色均匀,两面焦黄即可。

  此饼以层次分明,色泽金黄,脆而不碎,油香不腻而著称,被誉为“西秦第一点”。

  此时,小小的屋子里满满的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。望着锅中被小火渐渐热得发黄膨胀起来的油酥饼,我的心也随着它们渐渐膨胀,温馨四溢。屋外的金黄阳光浅浅的洒进厨房里,给所有的静物都铺上了一层淡淡的宁静,光芒勾勒出外婆逆光的剪影,外婆银白的头发泛着淡淡的光晕,脸上带着胸有成竹和慈爱安详的微笑,伴着锅中油酥饼渐渐散发出的面香,萦绕心间,成了心底最美的画面。

  人间美食何止千万?但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外婆的油酥饼,那种甜香的味道和亲情的美好萦绕在舌尖,留存于记忆深处,在时光中凝成永恒的温馨……

  篇三:舌尖上的记忆高一/1000字)

  在我看来,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,一年又一年,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,慢慢长大了.“进了腊月门,就是过年”老话虽是这么说,但在现在,过年的热闹喧腾,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.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,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.

 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.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,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,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.“舒服不过躺着,好吃不过饺子.”饺子美味,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,令人多吃不厌.

  在我的老家,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.韭菜是新下的,鲜嫩多汁,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.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地上铺着几张报纸,一起摘韭菜,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,慢慢升华.猪肉最好是手切的,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,最好有些肥肉,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,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.

 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,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.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、平平安安.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,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.

  把胡萝卜、粉条、豆腐切碎,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,有时加些木耳,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“这一套”,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,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.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,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,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.不过令我疑惑的是,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,这还叫素馅吗——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.

 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.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,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.这几年新出了一种“饺子粉”,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,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.擀面皮真是门手艺,擀面皮讲究中间厚,边上薄.要想擀得又快又好,挺不容易.现在,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,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,显得死气沉沉,口感也一般.

  每当吃完饺子,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,说是“原汤化原食”.其实抛开营养不讲,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: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,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,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——所以煮饺子时,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!喝下一碗汤,感到周身热乎乎的,寒冷驱散殆尽,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.

  在吃饺子时,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,那就是腊八蒜.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,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,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,可谓是两全其美!米醋、绵白糖、大粒蒜,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(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),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.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,可醋却成了草绿色,没达到老舍先生“色味双美”的标准啊.

  说到小年,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:祭灶、吃关东糖.在济南城区里,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,关东糖、糖瓜也越来越少.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.关东糖很脆、很酥,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,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,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,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,让人很是舒畅.

 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:味道虽不错,可口感是单一至极,好像在咬糯米团子.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.原材料是黄糯米面,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,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,进到黄米面里面,捏成窝窝头状,上锅蒸熟.吃黄米年糕时,离大枣越近,枣味越浓,还要时刻提防着,别被枣核咯了牙,多么有趣!

  说到年糕,就不能不说豆包了.豆包讲究心里美,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.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,煮沸了再焖.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,甜糯软香,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,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,还要一同做些馒头.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,里面却是红彤彤的,煞是好看、煞是美味.

  最后要介绍的,也是我最为喜爱的,就是酥锅了.酥锅这手艺,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,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.酥锅之做法,我也不清楚,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.最后收了汁,放凉以后,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,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.酥锅凉了才好吃,可地冻天寒的,不免令人不太适意,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.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,掀开锅盖,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,这算什么酥锅!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,味道一般,竟然还有人买!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.

 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,什么都可以往里放,我最爱的是酥海带.

  过年,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,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.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,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,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,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.

  篇四:舌尖上的记忆初二/1000字)

  酸甜苦辣咸,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,五味交错编织,让舌尖触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。品尝过许许多多的美食,品味过许许多多的味道,但舌尖上始终保留着那一缕挥之不去的记忆——外公的油酥饼。外公常与我们说起,他和油酥饼的情缘。在外公小的时候,逢年过节,太外公便会拿出他的看门手艺油酥饼,这是太外公的同事、战友们来拜年时必备的年货,每个人都对油酥饼赞不绝口。后来,外公接过了这门手艺,油酥饼同样是很少做的,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,外婆、妈妈、阿姨也成了外公的助手,一家人为油酥饼热火朝天地忙碌着。做出来的油酥饼照例是不留多少的,大多是送给来拜年的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的。但外公总会很开心,不仅是成就感,外公更享受这种难得的亲情、友情、邻里情。而到了我和弟弟这里,油酥饼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欢迎的主食点心。到外公家,外公常常笑着让我们拿好些带回家吃,盘子一样圆的是白糖芝麻,鸭蛋一样椭圆的是咸味葱花,每一枚都由外公倾心制作。轻轻咬一口,细小的碎裂声伴随着层层酥皮粒粒内馅落入口中,香味便怦然弥散在口腔中,仿佛节日里飞向天空的朵朵烟花,光影只有几秒的存在,但盛开过的印记久久留存。

  现在,我和弟弟也开始跟着外公学做油酥饼。外公将发面团和油面团揉成条,摘成一个个小剂子,两种小剂子各取一枚,发面小剂子擀成饼状包入油面小剂子,擀平,卷成团,再擀……然后包入馅料揉搓成形,最后,放到大锅里炕。对油酥饼追求完美的外公掌握着面团恰到好处的湿度、韧度,适当的火候和刚刚好的时间。外公一边手上麻利的做着活儿,一边向我们讲解着一个个步骤的诀窍。外公笑着说:“你们俩是我的心头肉,一想到给你们做东西,我就充满了快乐和力量!”此时,小小的屋子里满满的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甜美的温馨。望着锅中被小火渐渐热得发黄膨胀起来的油酥饼,我的心也随着它们渐渐膨胀,温馨四溢。屋外的金黄阳光浅浅的洒进厨房里,给所有的静物都铺上了一层淡淡的宁静,光芒勾勒出外公逆光的剪影,外公银白的头发泛着淡淡的光晕,脸上带着胸有成竹和慈爱安详的微笑,伴着锅中油酥饼渐渐散发出的面香,萦绕心间,成了心底最美的意象。我把温热的油酥饼小心地捧在手里,仔细端详着,巴掌大的微黄饼儿上有点点金黄中泛着棕黑的焦处,多像那碧天里的月儿啊!游子们望着圆圆的月儿,思望故乡,泪湿衣襟,而这油酥饼,也包含着外公对父亲的多少思念和儿女孙辈的多少疼爱和深情!

  人间美食何止千万?但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外公的油酥饼,那种甜香的味道和亲情的美好萦绕在舌尖,留存于记忆深处,在时光中凝成永恒的温馨……

  篇五:舌尖上的记忆六年级/1000字)

  夏天,离不开蝉鸣和阳光,也避不开记忆深处的那一碗绿豆汤。

  孩提·清甜

  缕缕微风带着清香吹散了午后的慵懒,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撒下满地金辉。窗外绿油油的树上不知道挂了多少蝉,“热煞勒,热煞勒”地叫着,一刻也不肯停歇。刚煮好的绿豆汤放进了冰箱,不消一会儿就被冷气塑造得清甜可口。

  一回家,我就急不可耐地打开冰箱门,目光上上下下来回搜索着。不久后,目光定格在一处,便轻轻地踮起脚尖,缓缓地伸出手,指尖抵住凉凉的碗沿,小心翼翼地端下这一碗冰镇绿豆汤。

  轻抿一口,清凉的感觉溢满舌尖,加上煮得软糯的豆粒,不甜不腻,夏日的烦躁被完全驱散。“慢点喝。”外婆叮嘱道,声音中满是欣慰。我轻轻放下碗,用勺子轻轻搅拌,绿豆在翠绿色的豆汤里沉沉浮浮,清香在屋中淡淡散开

  童年·微苦

  窗外的蝉一声接一声地叫着,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没有阳光的午后,是那么沉闷。

  手边摊开着一本《百题大过关》,旁边也胡乱堆放了各种各样的教辅书。风微微吹动了书页,回头望去,“咔哒”外婆轻轻关上了房门。风扇已经开始运转,摇头晃脑,旁边放了一碗绿豆汤。

  唉,现在谁还有心情去一勺一勺细品绿豆汤啊,我端起碗,一口气喝完了。还是那种凉凉的味道,不过多了一种沉重和苦涩,说不清又道不明它没有中药那么浓烈的苦味,也没有茶回甘后那种淡淡的甜味。我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,也不多想,就继续埋头于题海之间。偶尔咂咂嘴,还能感觉到那种隐隐的苦味在舌尖上缠绕。

  豆蔻·生涩

  夕阳静静地洒下余晖,温馨又从容。窗外蝉鸣依旧,却不再烦躁。记得那次,我站在灶边,幻想着自己能和外婆一样做出好吃的绿豆汤。

  白瓷锅底被小火舔舐得焦黄,墨绿色的液体在里边翻腾着,冒着泡。我手握一个白瓷勺,在锅中缓缓搅动。我心满意足的,仔细舀出一小碗,缓缓吹凉“这实在是太难喝了吧!”刚刚沾到嘴边,我就被这味道呛住了绿豆完全没有煮软,硬梆梆的,像小石子一样;放进去的冰糖完全没有溶化,而百合都粘在了锅底,怎么刮也刮不掉;冰糖的味道特别的甜腻,让人反胃;薏米也没有煮熟,只外面一圈是软的,里面都是硬的,跟我的牙齿在较劲。

  不过还好,这次没有煮很多,剩下的,就只好去孝敬下水道咯。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做出和外婆煮的一样好喝的绿豆汤,没想到却只做出了这令人难以下咽的东西。

  记忆中的绿豆汤浮浮沉沉。人生,不就像这一碗绿豆汤么有甜蜜,有苦涩,有快乐,有悲伤,更有独自闯荡的孤独。可是,想飞的翅膀禁不住,人总会慢慢长大,最后挥别家人的呵护与宠溺,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。也许我会失败,会跌倒,但我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,直至熬出生命中最美味的一锅“绿豆汤”!

  又是夏日,阳光和蝉鸣依旧,期待下一碗记忆中的绿豆汤!

  篇六:舌尖上的记忆(初二/1000字)

  小的时候,许多有趣的事,我总是记忆犹新。

  但基于孩子的天性,我最深刻的就是与吃有关了。我们湖南人吃豆腐有甜的,也有咸的,还可以放辣椒咸菜的。我老家多爱吃辣的,里面还放山胡椒,吃起来满头大汗。我老家人似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,却只是过节日才做,平时都是买来吃的多。

  豆腐看似简单,实际处处有讲究,哪个步骤都必须分明,不是每一家做的豆腐都众口称赞的。我们老家的房子算是大的,屋顶上总是晒着豆子,谷子。院子里养着鸡,圈在一个竹篱笆里的是小鸡崽。时常因为我的淘气,小鸡崽钻到别人家门口的小菜园子里啄青菜。一只中华田园犬阿黄总是欢快地撵麻雀,而麻雀对于阿黄圆胖的身子自是要灵巧得多。如果能吃上一碗豆腐,最是解馋了。

  远远地听到“凉豆腐哦”的吆喝声,便跑到里屋去跟奶奶要上5毛钱。奶奶正准备去收拾豆子谷物,便从兜里掏出一块钱,有时甚至是两块钱,让我买上几碗放桌子上。她总是笑着点点一下我的额头,再叮嘱“可别弄丢了”,又继续去忙活。卖豆腐的总是同村的陈老头,他过去是挑担子,现在是推着三轮卖了。陈老头有点胖,却总穿了干净的蓝褂子套着,里面是白背心,肩膀上半搭着一块雪白毛巾。他总是笑眯眯地将孩子们伸过来的碗盛得满满的。“我妈说要多放辣椒,还要放葱花。”“我家里说不要太辣的,放木香油。”“我不吃芹菜的。”孩子们嚷嚷着。几只土狗在远处的田野上打滚追赶,几个觅食的鸡被狗的欢腾吓得咯咯叫唤。人家菜园子红辣椒迎着正午的太阳,和着青绿的叶子一起摇摆。奶奶在屋顶上眯着眼看着我们笑,皱纹里都是慈爱。

  年幼的口味是一个人的根,会把他的胃和故乡长时间地联系在一起。谁要是触动了这条根,就会触动他关于故乡的许多记忆。哪怕是爱吃豆腐的馋嘴小孩,也逃不过。

  逢年过节,我们老家依旧会做豆腐,尤其会做豆腐乳,用罐子腌好可以吃上一整年。大街上的王致和豆腐乳其实味道并不比我老家的豆腐香辣有滋味。因为我老家淋在豆腐乳上的油除了常见的花生油,更多的是土法小作坊的麻油,还有已经不多见的棉油。吃棉油是要加热的,不能直接淋在豆腐上。但是加过热的棉油渗透在豆腐乳里,格外地香倒是真的。

  奶奶说,现在农村很多从城里回来的人,都喜欢用超市买的色拉油,色拉油看起来卫生,其实很多是不卫生的。爷爷从过去的粮油店里讨来一点棉油,加了干辣椒炒出辣子油来,给我们装了好几瓶子。爷爷说:“别说是自己家里腌制豆腐了,就算是自己煮面条,淋上一点自己家里土法做的油,那家的味道就回来了。”

  我听了,连忙跑过去说:“有秋辣椒拌油盐炒的吗?我想吃。”

  我爸连忙起身说:“那我去厨房给你找去。”

  最后:感谢阅读《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000字6篇》,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大全(ivzw.com),小编将为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!

  延伸推荐: 1、致青春作文1000字,2、致老师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6篇,3、关于致爸爸的一封信的1000字作文,4、致父母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,5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精选作文1000字 ,供您查阅,希望能帮到您!

相关推荐
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