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进入作文大全网站!

拥有海量精选作文
话题、写人、写景、游记、状物、叙事
您当前的位置:作文大全>中学作文>初三作文>正文

故乡的味道作文

时间:2022-10-28 11:52 

  欢迎您的到来!阅读作文的时间到了,多多阅读好作文,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,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,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能应对自如!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味道作文(汇总篇),让我们一起学习提升吧!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1

  幼年时,故乡的味道是一首歌,轻轻围绕在我的耳畔;少年时,故乡的味道是一首诗,浅浅的印记在脑中;青年时,故乡的味道是一根线,一丝一缕的牵动着我的心。

  我的故乡,池州,是一个生态绿游城市,环境优美,山清水秀,自然条件优越,有闻名于世的九华山,也有与西湖相媲美的平天湖。无论是市中热闹的气氛,还是乡间幽静的小路,都令我心动不已。

  故乡的特色小吃有许多:大饼油条,特色小巴,米糕,云吞数不胜数。最令我回味无穷的,是那香飘四溢的油煎包。金黄娇嫩的外皮,富有弹性的口感,肥而不腻的肉馅,都令我的嘴口齿留香。当然,更多的,是她对我的牵挂。对吗?我的外婆。

  在很小的时候,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渐渐隐去。小时候的我,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故乡。但在一次次的分离中的依依不舍和盈盈期盼,我的心中,又燃起了对故乡的思念。特别是,对您。每一次归乡,您总是出好远的门,来迎接我与父母。因为,您想快点见到我们。知道我热爱吃油煎包,爱吃韭菜虾仁馅的,所以早上特地很早起来做。也许,不善言辞的您,在这小小的包子中,承载了无限的思念与爱吧!也许,在这简简单单的包子中,承载着无限的期待与希望!不知您注意过没有,我每次吃着热气腾腾的油煎包,都悄悄地望着您的手,那双风霜的手,满是炸伤的痕迹,我的心里,也满是无言的痛。

  不知道为什么,我总觉得您做的油煎包比外面好吃许多倍。每一个假期的冬日的早晨,在那不断往外冒得热气里,我闻到了故乡的味道,和您的味道。您生怕天气太冷油煎包凉了,还细心的帮我放在锅中温着。当我早晨起来打开锅盖,满屋子的飘香,我的心,也在那刹那间温暖起来。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。 (作文大全 Www.ivzW.com)

  每次当我们要离开家乡时,您总是提前一天买好一大袋的油煎包,让我们带回广东,总是不停的念叨着是我们的最爱。殊不知,在我内心里,那些都不及您做的好吃,香甜。因为在您的包子里,有着令我眷恋的味道。

  故乡的味道,似一条悠远而僻静的小道,小道上有您,还有那亲切的回眸一笑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2

  我的故乡在湖南湘潭。故乡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,是它的辣。

  其实,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故乡的辣。从小到大,我吃惯了广州的清淡,喝惯了广州的凉茶。但我却我从来没有想过,我跟辣的结缘是与生俱来的。

  第一次在故乡吃辣的情景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那天,我在一家面馆里要了一碗面当早餐,忘记了说不要辣。送上来的是一大碗满眼红通通的辣椒。无奈,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。鼓起勇气,拿起筷子,小心夹起深埋在辣椒里的面,浓浓的辣气便迎面扑来。闭着眼,尝了第一口。一股劲辣直冲进口腔、鼻腔,呛得我直流眼泪,连忙猛喝几口“王老吉”,好不容易才止住辣。不知怎的,一股前所未有的爽快感顿时洋溢在口中,也洋溢在心里,驱使我再夹起面尝起来。夹面,尝面,流泪,喝水就这样,我把一大碗面吃完了。故乡也把它的烙印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。

  打那会儿开始,我便深深爱上了故乡的辣,深深爱上了吃辣后喝“王老吉”的感觉,尤其在冬天。故乡的水是凉的。在故乡吃辣怎么也不会上火。冬天吃辣反而能够驱寒,使人精气十足,精神百倍。

  但是,岁月匆匆流逝,在广州扎根的我,从小到大其实也没回过几次故乡。在我的心中,除了辣以外,故乡的其他一切都是陌生的,能尝到故乡辣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的。

  前些日子和父亲去了一趟凤凰古城,那儿离我的故乡不远,也算是回故乡转了一圈。

  早上早早起床的我离开客栈去绕着古城的河走了几遭,途中遇到了来往的商队,他们赶着马群,担着货物,热情地与他人打着招呼。马蹄“哒哒”地敲在砖石路面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,领头的那位老翁不时吆喝着叫卖几句。汗从他的面上淌下,他擦了擦汗继续随着商队前进,直至在我的视线中消失。目送着这商队,环顾周围用红色颜料染得似火一样的古风建筑,不知怎地,突然想起沈从文的《边城》中的一句话:“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,也许明天回来。”

  我不禁感到黯然神伤,心想那份刻骨铭心的辣,那股只有在故乡能够品尝到的独一无二的辣,难道真如这商队、这人一般,再也遇不到了吗?

  我怀着一颗沉重落寞的心,随着父亲一直旅行到很晚很晚,直到我来到了那一家外表朴素的小酒楼

  这家酒楼看上去很老了,墙上的红漆有些都已脱落,露出里面的白墙。它仿佛想要告诉人们之前经历过的磨难和风雨、人情和世故,体现出它的底蕴与传承。走进,屋外的漆黑还是不敌屋内的红火,眼前是几个红火的灯笼和典雅的红木桌椅。我们挑下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。我点了我最爱吃的炒田鸡,随后便望向窗外静候食物的到来。屋外的人们有说有笑,在月色下随着时间的洪流来往,可我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。

  没有那份辣,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辣,那个让我如痴如醉的辣。这样的地方又怎么能称之为“故乡”呢?它也想那曾经的岁月一样,转眼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中吗?

  “咚。”菜盘与木桌相碰的声音将我的思绪又拉回了现实中。我看着近在我眼前的炒田鸡,伸出筷子夹进一块放进了嘴中。入口清淡,其中原本渗透进了肉中的辣油顿时充斥了我的唇齿之间,我细细咀嚼着这块肉突然!一股燎原之火迅速在嘴中被点燃,后劲十足的辣味顿时令我喘不过气来,我去要了瓶“王老吉”,二话不说就打开一口一口地灌了下去。

  我猛然间意识到一个事实:我被辣到了。家乡的辣便在此一个小酒馆,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酒馆,一个值得我一生记得的小酒馆,被我尝到了。我与时别多年的故乡再次重逢,又怎能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?

  自那以后,不论我走到哪,在哪家饭馆吃饭,我都不会再为吃不到故乡的辣而感到忧愁难过。

  毕竟在湖的那一边,故乡总是在某一家酒楼内等待着我再去品尝它的辣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3

  我的故乡是西昌河西,一个坐落在安宁河边的小镇。它是我一年到头的期盼。

  回乡路上

  记得小时候,我最喜欢问妈妈:“我们什么时候回西昌?”其实那时候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想要回去,就只是天天盼着,等到出发前的那一个晚上,又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。长大了,只能过年才回去一次了,那份期盼却没有消减一丝一毫。我才知道,这,是乡土情。

  回家有很多种交通方式,我却最喜欢坐火车,尤其是凌晨六点到的火车这个时刻,刚好可以迎接新的一天。我和我姐有太多的事可做了:吃零食、看电视、玩游戏只有这时候大人才不过问我们的学习,我们才能正大光明地玩儿。我不是贪玩的孩子,但跟着我姐,就好像天性被激发了似的。

  和旅游时的堵车不同,坐在回家的火车上,心是安宁的。我喜欢在火车停靠站台时,看那蒙蒙天色下月台昏暗的灯,喜欢看路旁孤独地亮着光的小房屋。而快要到目的地时,广播里一个平稳又柔和的声音报着站,黑暗里突然出现一大片灯光,闪闪烁烁的,远处的楼宇高高低低隐在静默中,这时,我就知道,西昌城,到了。我喜欢看,故乡的万家灯火辉煌。

  乡土至味

  我贪恋故乡的食物。

  大年初一,是我们上街吃东西的好日子,印象最深的是冰粉和卷粉,成都的冰粉,通常会加冰、山楂、葡萄干之类,冰粉的味道倒不那么突出了。西昌的冰粉不一样,首先,粉是手搓的,喝起来更为柔和;其次,佐料只有两样:红糖水和酸角汁(本地人叫它“酸枣儿”),入口酸酸甜甜的,解暑又可口,过年时成都还冷,西昌却已经很温暖了,甚至还有些热,当内心急躁又静不下来的时候,猛喝一大口冰粉,清凉感瞬间传遍全身,绝对让你有飘飘然,即将羽化而登仙的感觉。

  再有就是卷粉。卷皮是西昌特有的贵朝米做的,嚼起来绵软而富有弹性。皮里面可裹十多种原料:油面丝、海带丝、酸咸菜、油辣椒、大头菜颗粒、花生粒可裹着吃,也可凉拌吃,但就一个字一辣!第一口下去,还没什么感觉,第二口,觉着辣了,第三口,额头上开始冒汗了,然后就控制不住了,越辣越想吃,越吃越香,不怕辣的,加些小米辣,最后的感觉就只剩下了“爽”。卷粉如此强烈的味觉冲击现在想来,都不禁垂诞诞三尺。

  还有大姨爹炸的酥肉,金黄色的,肉是白半肥半瘦的,又酥又脆,香喷喷的;外婆做的甜水镇漠,厚实又柔和,咬下去还有甜汁冒出,是我最甜密蜜的梦小舅的火盆烧烤,麻声辣牛肉土豆片,包浆豆腐烤茄饼,平菇韭菜肥肠串

  乡情小趣

  在故乡,还有好多有趣的事情可做。

  第一是放烟花。年三十的晚上,小辈们都拿上小烟花到院子里来玩,有一种点燃后可以学进出金色小星星的烟花,颜色暖暖的,却一点也不烫,还有一种大约半米长的烟花,在被点燃的一瞬间“滋”地冒出火花,彩色的灯星,随着风儿飞走,格外好看。我喜欢用一支烟花画圈圈,看黑暗中循环的色彩,拿在手里的烟花是属于孩子们的,飞到天上的烟花则是属于大人们的。十二点刚过,家家户户都开始放烟花,收丽的花朵争相绽开,天空顿时热闹了起来。

  第二是看春晚。春晚在哪里都可以看,但和一大家子人看的感觉总归是不一样。十几个人坐在沙发上,嘴里吃着东西,看到好玩的地方就对旁边的人说:“你看!”,然后一起开怀大笑。那种幸福感,无可言说。

  西昌还有一大特点风大。你总能看见一排倒向一致的树,那就是长年累月被风摧残的结果。有一次我刚洗完头,站在风口上,头发一下就竖起来了,随后就跟着风乱舞,不一会儿就干了!神奇吧?还有一次,门被锁上了,我只好翻窗户,当时穿着裙子,一瞬间就走光了

  那些趣事自然是我们一年里反复咀嚼的故乡的味道呀!

  故乡永远是我的期盼,它的味道悠悠的,暖暖的,也是火热的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4

  提及故乡,记忆已有些零星了。但唯独挥之不去的,却是那家乡的打年糕的故事。

  每逢春节前后,正是家家团圆的日子。冬,已为大地蒙上了一层薄纱,寒冷蔓延在枝间。尽管如此,却依然未减人们炽热、喜庆的心情。街道两旁,已支起数间小铺。炊烟袅袅,缭绕于小街上空;香味阵阵,氤氲在鼻腔间,沁人心脾,想必这就是“年味“吧。

  与母亲一同,流连于小街之中,谛听人声沸腾,踏一份欢腾与热情。孩提时代,很馋。常与母亲去街头买热乎的小吃,这才心满意足。不觉间,我便缓下脚步,止步于年糕的铺前。

  小铺不是很新,店主已四十余岁。他的皮肤黑魆,额尖布满透亮的汗珠,那灵巧的双手,已布满厚实的茧子。注视着那个朴素的面孔,竟觉几分亲切。

  铺主正在打年糕,那样投入,那样着迷。他,凝视着乳色的年糕,热气升腾,时而翻动拍打着年糕,道道工序,井井有条。我也看得入了迷,直拍手叫好,不知是不是那拍手声惊动了铺主,这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客人的存在。

  捧着喷香的年糕,为之目酣神醉,香气直透毫端,人不禁痴痴地笑,痴痴地轻轻咬一口,便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间,冬的严寒渐渐消散。

  家乡已幡然一新,可那打年糕的味道仍没变,那份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仍没变!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5

  我虽然没有去过妈妈的故乡,但故乡在我心中应该是这样一幅画卷:青砖、灰瓦、石槽、绿萍,一只狗慵懒地躺在屋前,房顶上升起的白色炊烟,慢慢融入山色暮霭之中,那是勤劳的人们在做着晚餐。

  故乡的食品我只吃过一种,那就是外婆包的包子。外婆包的包子个头虽小,但却皮薄馅多,一口下去,就能吃到馅了。

  其实包子刚蒸出来的样子并不怎么好看,因为包子馅里的汁透出来了,就像姑娘白净的脸上青紫了一大块。刚蒸出来的包子冒着热气,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下手拿起一个就开吃。可我每次下手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时,都会被烫得直叫。有时不甘心,用牙齿叼着包子,被包子冒上来的热气闷得慌,外婆总会拿出一个盘子,把包子放进去,说道:“不急,不急,放凉了慢慢吃。”我则乐呵呵地端着盘子,去房间里享用我的独食了。

  我最爱吃的包子便是外婆蒸的青菜豆腐包和萝卜羊肉馅包。青菜包子,想吃时都能吃到,可萝卜羊肉包子可要盼一年才能盼到。每到冬天,爸爸在内蒙古的朋友总会寄来一大包羊肉,外婆就用刀把羊油切下来,放在热锅里把羊油煎出来,加入鸡蛋炒,最后放入羊肉和萝卜调成馅。放上点盐,真是香气扑鼻呀,惹得我在厨房门外直流口水,恨不得将馅吞进肚子里。

  有次寒假,我们去了泰国,在大年初一时,并没有回国,而是在异地过了这个年。当晚上吃饭时,妈妈讲起她小时候过年时,外婆总会蒸上一大锅包子、馒头。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冒着袅袅炊烟。小孩子们穿着棉衣,在院子里嬉戏打闹。一旦包子出笼,就一股脑地围到灶旁去了。每当人们吃包子时总会感觉很幸福美好。当旅程结束回到成都时,外婆已经蒸上了我最爱吃的萝卜羊肉包子了。包子入口,面的柔软加上馅的鲜香,在口中混合出美妙的滋味。热乎乎的气,在口中升腾、盘旋,仿佛形成了一朵美妙的花。带着微咸的萝卜与细嫩的羊肉鲜味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,叫人吃了一口忍不住要吃下一口。

  外婆的包子里包的不只是肉和菜,还有一股浓浓的家乡情。每当此刻,我不仅尝到了包子的味道,更尝到了家乡的味道。

  家乡上空婀娜的炊烟啊,你们能否化成一群白鸽向我飞来,把家乡的问候给我捎来,也让我为亲人带去祝福呢?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6

  在我的记忆里,故乡的味道是数不清的,其中最令我垂涎的是每年冬天的腊肉。

  赣州是阴雨的,可有一段时间总是干燥晴朗,那就是冬至以后做腊肉的好时候。家家户户都备上三四十斤猪肉,真正是猪遭殃的季节。

  每个地方做腊肉的方式是不一样的。四川放香料,广东则放糖,而赣州是放朝天椒的,整个章贡能排上号的是我家的廖师傅。在整个姚府里,就数我家腊肉最咸。

  腊肉做完了须得放在阳台上晒。左一串、右一串的腊肉把公公绿油油的小花园装点的红彤彤的。

  向外看,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挂起腊肉,满满当当。遥看,好像整栋楼都是肉做的,走近来,满楼满巷都是腊肉的香气。

  挂上去了还不算完。每次阴天,婆婆总是提心吊胆,在台子上走来走去,生怕阴天多,不够香,又怕下雨,怄坏腊肉,那副神情可真像忧心忡忡的大臣等皇帝赦免的诏书。天一放晴,婆婆则如蒙天恩,逢大赦。

  腊肉也需防鼠吃,更怕人偷。一年冬天,母亲学校的教职们在阳台上晒腊肉,清晨起来,发现全部腊肉竟一夜之间不翼而飞,想必是遭了贼。老师们春节团聚吃不上腊肉,急的跳脚,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学生。每个学生都慷慨解囊,一时间办公室里堆满了腊肉。

  如果历经劫难的腊肉熬到了春节,便终于可以吃了。大家总是先把腊肉送给街坊邻居,亲戚朋友。我家也不例外,婆婆先把腊肉送给楼下的丁爷爷,楚奶奶,郭婆婆。公公则拣出最好的来送去给罗、黄两位老恩师。

  春节里,婆婆常常拿冬笋去炒腊肉,香气弥散在楼顶,我和公公都能闻见,我便要跑下去讨几块吃,可公公拉住我的手腕说:“矜持点,莫要急。”可公公说话时,眼睛也瞟向香味传来的方位,任急于吃肉的我也是能看出来的。

  到了桌上,大家各取所需,公公牙口不好,就专捡肥的给他。表哥上了高中,要吃好,就随他去夹。一家人其乐融融。这就是我故乡的味道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7

  前几天奶奶回了一趟靖江老家,给我带来了老家的特产蟹黄汤包。那无法形容的美味,又一次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,这就是故乡的味道。

  小时候,我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。每年秋天,爷爷奶奶总要带我去吃几次蟹黄汤包。吃汤包很有讲究,必须要遵循一些特定的步骤,比如“轻轻提、慢慢移、先开窗、后吸汤”之类,稍有不慎便会弄得皮破汤漏。一家人在饭店围桌而坐,“小心翼翼”地品尝着汤包,边吃边笑。在老家,吃汤包这件事看起来有着很强的仪式感,仿佛是每家每户年年都要过的一个节日。

  除了汤包这种“贵族点心”,我的故乡还有更多的家庭美食,如菜肉馄饨、蟹黄粉皮、烩芋头等等,也是我的最爱。来到南京以后,奶奶也经常制作这些美食给我解馋。当我狼吞虎咽的时候,奶奶脸上也乐开了花,但临了,她却总要不无遗憾地抱怨一番:这里的皮子太厚,没有靖江的薄;这里得粉皮太烂,没有靖江的韧;这里的芋头太软,没有靖江的“粉”仿佛一个能工巧匠苦于没有最佳的材料而做不出最完美的作品。

  于是,寻找机会获取来自故乡的食材也是奶奶的一件大事。每每自己回老家带来、或是委托亲友捎来馄饨皮子、粉皮、芋头之类的东西,奶奶总是如获至宝,必定要配上上好的菠菜、蟹黄等配料,细细地操作一番。当裹着靖江皮子的馄饨、配上蟹黄蟹肉的靖江粉皮、烩得热气腾腾的靖江芋头端上桌,奶奶才会心满意足、充满自信地说上一句这才是故乡的味道!

  是啊!故乡的味道,在他乡也可以模仿,但舌尖上的感觉总会差那么一点点;故乡的味道,只有故乡的人才能迅速捕捉它的与众不同,只有故乡的人才能品出它的一丝微妙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8

  故乡的印象,我认为我已经把它藏好,藏在我深不可测的心底。可是,只要一闭上眼睛,一树洋槐花就在我的睡梦里飘飞,与记忆共舞。

  一个人怅望故乡,而故乡仿佛那颗洋槐,巍然矗立于山顶,俯望着我呢。此时,月光恰好的皎洁,正如槐花的纯白,想必这轮明月正挂在那棵高耸的洋槐树上吧,那满树的槐花想必就是夜空中闪亮的星吧。

  当初,因为祖母特别喜欢洋槐蜜,所以她不远千里从别处带回一棵槐树苗,在这里细心培植,终成大树。最初,院子里的泥土已十分贫瘠,我和祖母挑了一担担肥泥沃土,重建起这棵树的美好家园。

  不巧的是,那年的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雪笼罩了这片地区,雪,足足下了三天三夜,山上的许多树经受不住暴雪的摧残,最终从中折断。就连许多雪松也枝残冠破,可是这棵洋槐硬是顶住了这股势力,熬到了春天。

  当第一团雪在第一缕春风下融化时,槐树抽出了嫩芽,黄绿的嫩芽从枝上的积雪中探出了小脑袋,打探着春的消息。

  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,一年又一年轮回,重复无数次新生,这棵洋槐树终于长成了现在这般的高耸,成为山顶上一道壮丽的风景,奏出自己生命雄壮的乐章,点缀季节的变幻。春来,换上翠绿的新装,清新的容颜,婉约如少女;初夏,槐树挂上了串串含苞待放的花苞儿,那簇簇皎白的槐花,在绿叶的映衬下,显得更加亮丽。当槐花飘香时,我便会提着剪刀,滋溜一下窜上槐树,剪下串串蜜香浓郁的洋槐花。

  祖母把我剪下的槐花洗净,洁白如雪的花朵在水中荡漾,好像把水也染成了白色。经过祖母精心的酿制的蜜,蜜香浓郁,晶莹剔透,如同琥珀一般。喝上一杯槐蜜茶,清甜的滋味,至今不能忘怀。

  故乡的今夜,依在洋槐树下,赏一轮明月,品一杯槐蜜茶,满满的是故乡的味道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9

  “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,哦~哦~哦~,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,也不停留”赵雷的《成都》风靡全国,而我,就是那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。

  每次外出回来,总要直奔那熟悉的老地方人民公园对面的查查面去怀个旧。因为它便是我记忆最深的,也是最难以割舍的故乡的味道。

  “一碗红汤查查面,驱寒又解馋。再配上一盘小份拌鸡,香飘溢蓉城,羡煞天上仙啊。”光想想,就似乎可以满足我那“五香嘴”的超强欲望了。这一刻,我仿佛真正的回到了家,感受到了故乡的味道。

  想着想着,一路踏着阳光来到老面馆,只见慕名而来的人早已大排长龙。中午,天气不错,不料出大太阳,人们挤着也热和。也多亏旁边有个少年宫,拉来不少人气生意嘞。

  小小的面馆拥挤得水泄不通。"来,让一让,让-让”,“借过,借过”的声音不绝于耳。排队的人群中,不时有人伸长脖子向前观望什么时候才轮到自已;有的急得搓手跺脚转圈,嘴里不停埋怨着老板动作不麻利;有的像我一样,神情淡定,从容自如,仿佛早己习惯了这种等候:你急与不急,面就在那里,不离不弃!

  再看各位吃客也是众生百态:小伙子撸起袖子,吃得酣甜畅淋漓,早已没有了绅士的儒雅;姑娘们也放弃了淑女的矜持,捧起碗便是一阵大快朵颐;小孩将脸埋在碗中,抬起头时酱料早已糊在脸上,成了花猫;老人们细嚼慢咽,仿佛在品味他不为人知的人生历程。

  “来,面好了!”接过老板递来的面,我快速抢了座位坐下。此刻,手里的面热气腾腾,丝丝雾气中但见碗内青翠葱花、棕色芝麻酱、白色小肉渣搭配在一起,十分协调,再淋上一勺金灿灿的小磨香油,更显得润泽,煞是好看。几种秘制材料混合在一起,散发出一种能抓住人味蕾的香气,单是看和闻就早已让人心醉神往了。

  我轻轻地挑起几根面送入嘴中,葱花的清香、香油的醇厚与面的筋道共同演绎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味道。又有夹着凉拌鸡片的香辣在我的口中回荡,使我欲罢不能,唇齿留香。

  这一碗小面,虽说不上有多惊艳,但它就是朴朴实实的故乡的味道,吃起来踏实,离开了会怀恋。

  故乡的味道作文 篇10

  “春来待年”,每当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的时候,我的心就早已随着过年的气氛飞向远方了。

  过年就像一个解忧杂货铺,里面的事情各式各样,包罗万象。

  但在这中间最不可或缺,也最让我难以忘怀的,就是我家乡的浓浓的年俗习惯制作“送灶粑粑”了。

  家乡的“粑粑”种类很多,我最喜欢的是青蒿粑粑和糖油粑粑。

  青蒿粑粑的主要原料是野生蒿子,蒿子是南方老家的叫法,其正面是深绿色,背面是白色,生长在野外,在野外采摘时能闻见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,是绝对的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健康保健养生食品。

  听爸爸说,它具有祛风除湿、利尿消肿、补气解毒等功效,在春天吃蒿子粑粑对身体很有益处。

  把采摘好的蒿子清洗过后,在石板上揉出汁水,再放到水里漂洗,去掉其本身的苦味,直到透出清香的味道,再切碎。

  做蒿子粑粑还需要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料猪肉。先将猪肉煮熟,再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小丁,放在锅里翻炒出油至香味浓郁,然后依次加入切好的蒿子、蒜苗、姜末、还有猪肉汤

  至于另外一种糖油粑粑,它的制作是一个十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,要花费很大的功夫。

  提前十几天就要张罗起来:先要把自家的稻米拿去磨成米粉,然后盛回来储存好。紧接着便要去买小咸菜、红糖、白糖、茶干和猪肉等。猪肉买回来洗净后,首先就要放入冰箱中冷冻,等到猪肉冻结到有霜花冰晶出现但并不十分僵硬的时候,将其取出,并将它们“一视同仁”地切割成等份大小的小肉丁。此时再将小咸菜和茶干切碎,与猪肉混合在一起,大火丰油炒熟后冷却备用。

  其中,一个重要的流程是熬制糖油。它必须用上等的红糖加一定比例的精制白砂糖,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糯米粉在大火上熬制,这时候火候的把握就是至关重要的了,一不留神就可能熬糊了。

  接下来,用水将米粉和成大面团。和好之后,就从大面团上揪下一个个小面团,把它们或揉或捏,精心制作成一个中间低、四周高的盆地形状,然后再把之前做好的“馅心”填充进去,接着封好口子,再放入大锅的蒸笼之上。

  可是,这看似简单的一系列动作,我却做得并不成功。

 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做出的“粑粑”却不停裂开,我也只得不停地对这个“假冒产品”不断地修修补补,最后竟然做出一个有正常“粑粑”三倍之大的庞然大物来。

  哎!真应了陆放翁那句老话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呀!

  既然做“粑粑”不行,那我就烧锅吧!在我一阵紧似一阵的干柴烈火的猛烈攻势下,“粑粑”的味道很快就香飘十里了。

  说了这么多,“糖油粑粑”的制作流程就是:在小菜心里裹上米面,洒上咸盐,包入猪肉,再加入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秘制调料,最后放入大蒸笼在柴火上高温蒸煮。等一大锅喷香的糯米“粑粑”出锅后,周围的人们都馋哭了

  如果喜欢,还可将蒸煮出来的粑粑用热油煎炸。

  好一个甜香软糯的“粑粑”:吃了它,孩子身体健康,更长一岁;吃了它,老人精神分矍铄,又添一寿;吃了它,结婚的新人们和和美美,白头偕老

  家乡的“粑粑”象征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的祝愿和憧憬,象征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、红红火火、顺顺利利、吉祥如意、万事顺遂。它将人们的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好一个“送灶粑粑”!

  我爱故乡的“送灶粑粑”!

相关推荐

最新推荐